作為一名在臺灣生活多年、嚐遍大街小巷的超級饕客,越式料理那股清新酸香、層次分明的獨特魅力,真的是讓我著迷到不行。今天就來好好跟大家聊聊臺灣值得一訪的「越式料理」餐廳,順便分享一些我的私房心得。保證都是真實體驗,絕不虛假吹捧!
說到「越式料理」,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河粉或春捲。但其實它的世界真的很廣闊!從法國殖民時期留下的影響,到融合中華料理的手法,再加上越南當地新鮮豐富的香料和魚露,那種鹹、鮮、酸、甜、辣交織的平衡感,真的很難在其他菜系裡找到。每次聞到那股濃鬱的魚露香氣混著九層塔、檸檬草的清新,肚子就忍不住咕咕叫了。
臺灣「越式料理」的經典風味排行榜(我的主觀評選!)
為了讓大家一目瞭然,我整理了一份我最愛的經典菜色排行(滿分五星 ★)。這純粹是我個人口味啦,歡迎大家挑戰!
菜色名稱 | 風味特色 | 推薦指數 | 關鍵美味要素 |
---|---|---|---|
牛肉河粉 (Pho Bo) | 湯頭清澈但濃鬱,牛肉軟嫩,搭配新鮮香草提味。 | ★★★★★ | 牛骨熬煮的湯頭底蘊、粉條的Q勁、新鮮豆芽、九層塔、檸檬汁點睛。 |
鮮蝦生春捲 (Goi Cuon) | 清爽開胃,米紙包裹鮮蝦、豬肉、米粉、香草,蘸魚露醬。 | ★★★★★ | 米紙的濕潤度與韌性、蝦子新鮮度、香草種類多寡、魚露蘸醬的酸甜平衡。 |
越式法國麵包 (Banh Mi) | 酥脆法棍夾入肝醬、醃漬蘿蔔絲、小黃瓜、香菜、肉類(扎肉、烤肉等)。 | ★★★★☆ | 麵包的酥脆度與內裡柔軟度、醃蘿蔔的酸甜爽脆、醬料的融合度、肉類風味。 |
酸辣海鮮湯 (Canh Chua) | 湯底酸辣開胃(來自羅望子、鳳梨),加入鮮魚、蝦、豆芽菜、秋葵、芋梗。 | ★★★★☆ | 酸辣度的平衡、海鮮的鮮度、湯裡的蔬菜種類與口感搭配。 |
烤肉米線 (Bun Cha) | 炭烤豬肉片與肉丸,搭配涼米線、大量香草、醃菜,淋上酸甜魚露汁。 | ★★★★☆ | 烤肉的焦香與甜味、魚露汁的調味、香草的豐富度,米線的爽滑。 |
越式咖啡 (Ca Phe Sua Da) | 濃鬱的滴濾咖啡加上香甜煉乳,冰涼飲用風味絕佳。 | ★★★★☆ | 咖啡豆的品質與烘焙度、煉乳的比例、冰塊的量(夠冰才好喝!)。 |
炸春捲 (Cha Gio) | 香酥外皮包裹豬肉、木耳、粉絲等餡料,蘸魚露食用。 | ★★★☆☆ | 外皮的酥脆度、內餡調味的鹹香、油瀝得夠不夠乾(不油膩是關鍵)。 |
(小感想) 說真的,一碗好的Pho,湯頭是靈魂。記得第一次在胡志明市街頭吃到當地人推薦的小攤,那湯頭清澈見底卻濃鬱到不行,配上現擠的萊姆汁和新鮮香草,一口下去整個人都活過來了!後來在臺灣也一直在尋找那種感動… 有些店真的做得不錯,但有些嘛… 湯頭感覺就是味精水加點香料而已,差很多。
臺灣「越式料理」的發展與觀察
臺灣的「越式料理」隨著新住民的增加,越來越蓬勃發展。從早期集中在臺北中和華新街(緬甸街,但也有不少越南餐館)、桃園中壢火車站後站一帶,現在幾乎全臺各縣市都能找到水準之上的店家。
大致可以分為幾種型別:
1. 道地傳統派: 老闆或主廚本身就是越南人,口味力求複製家鄉味,調味可能較直接(魚露、蝦醬下手比較重),常見於早期移民社群附近。這種有時環境比較簡樸,但風味很正統。
2. 精緻改良派: 可能由臺灣人經營或越南二代經營,環境較講究,口味上會稍微調整,降低魚露蝦醬的重口味,更符合臺灣本地大眾的接受度(說穿了就是可能沒那麼鹹、那麼酸)。有時會加入一些創意元素。
3. 連鎖體系: 像是「誠記」、「瓦城泰統集團」旗下的「大心」等,優點是品質穩定、分店多、環境舒適。口味通常走的是大眾化路線,改良較多。
(個人觀點) 我個人偏愛尋找傳統道地的小店,那種調味的大膽奔放才是我認為「越式料理」的精髓。不過這真的很看個人接受度!我有朋友就覺得傳統派的魚露味太「野」了,受不了。精緻改良派的接受度確實比較廣,適合初次嘗試或帶長輩去。連鎖店嘛… 方便,但驚喜感就少了點,感覺少了靈魂(個人感覺啦!)。
臺灣10家值得一試的「越式料理」推薦(我的私房名單)
跑了這麼多地方,吃了這麼多攤,精挑細選出這10家我覺得水準之上、值得專程跑一趟的「越式料理」餐廳。我會從地址、營業時間、價格區間、必點選單、個人評價這幾個維度來介紹。請注意:口味很主觀,且餐廳狀況可能變動,出發前建議再查證一下!
餐廳推薦一:銘記越南美食 (臺北市 內湖區)
地址: 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 (靠近捷運港墘站)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–14:30, 17:00–21:00 (週二公休)
價格區間: 河粉/米線類 NT$150-220,熱炒類 NT$180-350,點心類 NT$80-150。
必點選單:
- 綜合牛肉河粉: 湯頭鮮甜濃鬱,牛肉種類多(生牛肉、熟牛肉、牛筋、牛肚),份量足。
- 酸辣海鮮湯: 酸辣夠勁,料多實在(魚片、蝦、花枝、鳳梨、秋葵),非常開胃。
- 越式法國麵包: 麵包外酥內軟,夾餡豐富,醬料搭配得宜。
個人評價: 這家是我的心頭好前三名!口味偏道地但不會過鹹,湯頭真的很用心熬煮的感覺(不像味精湯)。環境乾淨明亮,服務也親切。綜合牛肉河粉每次必點,料多到像在尋寶。酸辣海鮮湯是少數我覺得在臺灣做得夠酸夠辣又順口的。法國麵包也很優秀。缺點是生意太好,用餐尖峰要等,週末更是一位難求。價格在臺北算中等偏上,但品質對得起價格。
餐廳推薦二:翠薪越南餐廳 (臺北市 大安區)
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 (永康商圈內)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30–14:30, 17:00–21:00
價格區間: 河粉/米線類 NT$180-250,熱炒類 NT$220-380,點心類 NT$120-180。(永康商圈價位)
必點選單:
- 生牛肉河粉: 湯頭清澈鮮美,生牛肉片品質好,粉條口感佳。
- 咖哩雞法國麵包: 獨特口味,咖哩香濃,雞肉嫩,搭配酥脆麵包超滿足。
- 鮮蝦米紙捲: 米紙Q彈,蝦子大隻新鮮,蘸醬酸甜爽口。
個人評價: 老字號名店,在永康商圈屹立不搖。整體口味精緻,屬於改良派中的經典。生牛肉河粉湯頭鮮甜清爽,是許多人的最愛。咖哩雞法國麵包很有特色,值得一試。環境舒適,服務有一定水準。價格反應了地段和名氣,確實偏高一些。適合帶朋友體驗比較精緻的「越式料理」,但追求道地重口味的人可能會覺得少了點刺激感。
餐廳推薦三:阿娥越南美食 (新北市 中和區 – 華新街)
地址: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 (俗稱緬甸街/南洋觀光美食街)
營業時間: 大約 07:00–19:00 (賣完就收,建議早點去,週一通常休息)
價格區間: 非常親民!河粉/米線類 NT$90-120,點心類 NT$50-80。
必點選單:
- 牛肉河粉(綜合): 湯頭濃鬱帶點微甜,配料實在,價格超值。
- 越式法國麵包: 料多澎湃,一個就很有飽足感,CP值爆表。
- 炸春捲: 現點現炸,酥脆不油膩,內餡調味好。
個人評價: 說到道地、平價、在地人推薦,華新街絕對是寶地。阿娥是其中人氣超高的老店。口味偏道地(可能更貼近越南南部?),湯頭濃鬱帶點甜,牛肉給得大方。法國麵包料塞得滿滿,一個銅板價就能吃飽。環境就是典型小吃店,夏天比較悶熱。服務速度很快,但別期待什麼細緻服務。追求高CP值、體驗庶民美食的必訪!缺點是位置比較遠,而且只開白天。週末人潮洶湧,要有排隊的心理準備。
餐廳推薦四:武 鼎越豐越南麵食館 (臺北市 信義區)
地址: 臺北市信義區永吉路 (靠近市政府站)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–15:00, 17:00–21:00
價格區間: 河粉/米線類 NT$150-200,點心類 NT$90-130。
必點選單:
- 生牛肉河粉: 湯頭清甜,帶有明顯的香料層次(如茴香、八角香氣),牛肉品質佳。
- 順化牛肉米線 (Bun Bo Hue): 少數在臺灣做得不錯的順化口味,湯頭鮮辣濃鬱,有豬腳、肉片、血塊等。
- 炸春捲: 酥脆,內餡香,蘸醬好吃。
個人評價: 在市府商圈算是評價很高、生意很好的店。口味我覺得介於傳統與改良之間,平衡得不錯。生牛肉河粉的湯頭香料味比較突出,很有記憶點,喜歡香料味的人會愛。順化牛肉米線是特色,在臺灣比較少見,敢吃辣和重口味的朋友可以挑戰。環境乾淨,翻桌率快。價格在信義區算合理。缺點是空間不大,尖峰時間需要併桌甚至排隊。服務就是快速有效率型。
餐廳推薦五:阮的越南料理 (臺中市 西區)
地址: 臺中市西區精誠路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–14:00, 17:00–21:00 (週三公休)
價格區間: 河粉/米線類 NT$160-220,熱炒類 NT$200-350,點心類 NT$100-160。
必點選單:
- 招牌火車頭河粉: 料超級豐富(多種牛肉部位、牛丸),湯頭濃醇。
- 香茅烤雞腿飯: 雞腿烤得香嫩多汁,香茅味入味,搭配魚露飯很涮嘴。
- 越式蝦餅: 真材實料,蝦味濃厚,口感Q彈。
個人評價: 在臺中頗具知名度的店。整體口味屬於比較迎合大眾的改良版,接受度高。火車頭河粉真的是招牌,配料多到讓人驚訝,湯頭也很順口。香茅烤雞腿飯是許多不吃牛肉客人的首選,確實烤得很不錯。環境舒適,裝潢帶點南洋風情。服務態度親切。價格中上。缺點是招牌火車頭價格不低,但份量確實巨大。有時人太多服務會有點跟不上。個人覺得蝦餅比炸春捲更出色。
餐廳推薦六:小雛菊越南料理 (臺南市 東區)
地址: 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二段
營業時間: 週二至週日 11:00–14:30, 17:00–21:00 (週一公休)
價格區間: 河粉/米線類 NT$130-180,熱炒類 NT$180-300,點心類 NT$80-130。(臺南價位顯親切)
必點選單:
- 雞肉河粉: 湯頭清澈鮮甜,充滿雞肉香氣,適合喜歡清爽口味的人。
- 越式酸辣湯: 酸辣鮮香,配料豐富(海鮮、菇類、蔬菜)。
- 甘蔗蝦: 蝦漿紮實包覆甘蔗,炸得酥脆,鮮甜有特色。
個人評價: 臺南的「越式料理」選擇也不少,這家是我覺得口味不錯、環境也舒服的選擇。雞肉河粉很受歡迎,湯頭真的很清甜,不是濃鬱派但很耐喝。酸辣湯的酸度夠,喝起來很舒服開胃。甘蔗蝦是特色點心,做得不錯。整體口味偏向清爽、精緻的改良風。環境明亮乾淨。價格在臺南算合理,甚至覺得CP值不錯。服務態度佳。推薦給喜歡清爽系「越式料理」的朋友。重口味愛好者可能會覺得不夠勁。
餐廳推薦七:鴻公公越南河粉 (高雄市 前金區)
地址: 高雄市前金區自強三路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0:30–21:30
價格區間: 非常實惠!河粉/米線類 NT$90-130,點心類 NT$50-80。
必點選單:
- 牛肉河粉(綜合): 湯頭濃鬱帶點甜味,牛肉、牛筋、牛肚給得大方。
- 鮮蝦生春捲: 米紙透亮,蝦子新鮮,蘸醬清爽。
- 越式冰咖啡: 香濃夠味,煉乳比例剛好,解膩良伴。
個人評價: 高雄在地人的平價愛店之一!口味偏傳統濃鬱(南部越南風?),湯頭對我來說稍微偏甜一點點,但整體風味很足。最大優勢就是價格超級親民,用料卻不馬虎,綜合牛肉河粉一碗滿滿都是料。生春捲新鮮好吃。環境就是簡單的小吃店,乾淨度尚可。服務快速。想省錢又吃得滿足,這裡是好選擇。缺點是口味偏甜不一定人人都愛(但我個人覺得過得去),環境比較擁擠吵雜。冰咖啡很濃,晚上喝怕睡不著的人要注意。
餐廳推薦八:Pho King (臺北市 中山區)
地址: 臺北市中山區龍江路 (近捷運南京復興站)
營業時間: 週二至週日 11:30–14:30, 17:30–21:00 (週一公休)
價格區間: 專注河粉!經典牛肉河粉 NT$250,其他組合約 NT$280-350。較高價位。
必點選單:
- 經典綜合牛肉河粉: 湯頭是重點!號稱長時間熬煮,清澈卻極富深度與層次,牛肉品質講究(生牛肉、牛腩、牛腱、牛筋等)。
- 炸春捲: 搭配的生菜盤豐富,醬汁特別。
個人評價: 這家定位比較高檔一點,主打湯頭。他們的湯頭確實很有水準,非常清澈,但一入口就能感受到牛骨的鮮甜和複雜的香料後韻,層次感分明,喝完不會口渴(感覺味精少)。牛肉部位選得好且處理得當。價格確實不便宜,一碗基本款就250起跳。環境走簡約質感路線,位置不多。適合想好好品嚐一碗「精緻派」頂級河粉湯頭的人。不過份量對男生來說可能偏少,純吃飽CP值低。是追求「湯頭藝術」的選擇。炸春捲的生菜搭配很豐富,但本體我覺得中規中矩。
餐廳推薦九:越苑 True Viet (臺北市 松山區)
地址: 臺北市松山區慶城街 (近捷運南京復興站,慶城街1號商場內)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–21:30
價格區間: 河粉/米線類 NT$200-280,熱炒類 NT$250-400,點心類 NT$120-180。(百貨價位)
必點選單:
- 招牌火車頭牛肉河粉: 湯頭濃鬱,配料豐富(多種牛肉、牛丸),擺盤精緻。
- 河內煎魚餅: 外酥內軟,魚漿鮮甜,搭配蘸醬和米線很特別。
- 越式烤豬肉法國麵包: 麵包酥脆,烤豬肉香嫩入味。
個人評價: 連鎖品牌「誠記」的年輕副牌,開在百貨商場內。口味是標準的改良臺灣味,接受度廣。招牌火車頭表現穩定,湯頭濃,料也多。河內煎魚餅是特色菜,口感不錯。環境當然是舒適整潔,適合逛街後用餐或朋友聚餐。服務有一定水準。缺點就是百貨公司價格偏高,口味少了點傳統的「個性」或「野性」,比較安全牌。烤豬肉法國麵包好吃,但價格真的不低。
餐廳推薦十:蓮香越式餐館 (桃園市 中壢區 – 中壢後站)
地址: 桃園市中壢區健行路 (中壢火車站後站區域)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六 10:00–20:00 (週日公休)
價格區間: 實惠!河粉/米線類 NT$90-120,熱炒飯類 NT$90-100,點心類 NT$60-80。
必點選單:
- 牛肉炒飯: 鑊氣足,米飯粒粒分明,牛肉嫩,調味鹹香適中。
- 鮮牛肉河粉: 湯頭清爽,牛肉新鮮現燙。
- 涼拌雞絲: 酸辣開胃,雞絲不柴,夏天必點。
個人評價: 中壢後站是越南新住民聚集地之一,隱藏許多地道小店。蓮香是其中我蠻喜歡的一家,口味家常但道地。他們的炒飯真的很有水準,鑊氣十足,簡單卻好吃!鮮牛肉河粉湯頭比較清爽型,適合口味較淡的人。涼拌雞絲很開胃。價格非常非常親民,CP值超高。環境就是很簡單的小吃店,不要期待裝潢。老闆娘很親切。如果你在中壢,想快速解決一餐又想吃道地越南味,這裡是好選擇。推薦炒飯和涼拌類。專程為河粉而去可能覺得湯頭不夠濃鬱派。
(選擇困難?快速懶人包)
- 想嘗最道地、價格超值: 阿娥越南美食(新北中和華新街)、鴻公公越南河粉(高雄)、蓮香越式餐館(桃園中壢)。環境簡單,口味直接。
- 追求精緻環境、大眾化口味: 翠薪越南餐廳(臺北永康)、阮的越南料理(臺中)、小雛菊越南料理(臺南)、越苑 True Viet(臺北松山)。適合聚餐。
- 湯頭控、想體驗頂級河粉: 銘記越南美食(臺北內湖)、武 鼎越豐(臺北信義)、Pho King(臺北中山)。價格通常高些,但湯頭有特色。
- 想吃特色菜(順化米線): 武 鼎越豐(臺北信義)。
- 想吃高CP值法國麵包: 阿娥越南美食(新北中和)、蓮香越式餐館(桃園中壢)。
關於「越式料理」的Q&A (我知道你可能想問)
Q1:越南菜為什麼常用魚露?那個味道很臭欸?
A1:嘿,這個問題問得好!魚露(Nuoc Mam)對越南菜來說,就像醬油對臺灣菜一樣重要,是靈魂調味料啦。它是由小魚蝦加鹽發酵好幾個月甚至幾年做成的,營養價值其實蠻高的。你說臭… 嗯,純的魚露味道確實很強烈獨特(有人說像鹹魚或汗臭味?),我自己第一次聞也皺眉頭。但是!重點來了:直接用的很少啦!通常都是要調成「蘸醬」(Nuoc Cham)或者加入湯裡、醃料裡。調好的蘸醬加了水、糖、檸檬汁、蒜末、辣椒之後,那個強烈的味道會被轉化成超級鮮、鹹、甜、酸、辣平衡的萬能醬汁,臭?根本不會!反而會讓人上癮。好的魚露是鮮味的來源,不是死鹹或腥臭喔。試試看下次點生春捲,把那碗琥珀色的蘸醬勇敢地淋下去或蘸滿,你會發現新世界的!
Q2:越南河粉(Pho)跟泰式船麵、臺式牛肉麵有什麼不同?
A2:這真的是常被拿來比較的問題。簡單講:
- 湯頭:
- Pho (越南河粉): 主角是牛骨(有時加雞骨),但追求清澈!會加入烤過的洋蔥、薑,還有香料如八角、肉桂、丁香、小茴香等(用布包著熬)。湯頭講究鮮甜、清澈,帶有淡淡的香料後韻。喝起來是清爽卻有深度的感覺。
- 泰式船麵 (Boat Noodles): 湯頭顏色深很多(因為加了豬血或牛血、黑醬油),味道非常濃鬱、鹹、鮮,帶有明顯的香料味(常加五香粉)和一點點甜味(來自棕櫚糖)。口感通常濃稠一點點。特色是重口味!
- 臺式牛肉麵: 大家都知道。湯底也是牛骨熬,但風格多元:紅燒的是醬油基底,濃鬱鹹香帶點微辣(豆瓣醬);清燉的則強調牛肉原汁的清甜,可能加點蔥薑蘿蔔。不會特別強調那些異國香料味。
- 麵條: Pho 用扁平略寬的 河粉 (Banh Pho),口感比較軟滑帶點韌性。泰式船麵常用比較細的 米粉 (Sen Lek) 或 粿條 (Kuay Teow) 。臺式牛肉麵當然是用粗或細的麵條(拉麵、陽春麵、刀削麵等),口感比較Q彈有嚼勁。
- 配料與吃法: Pho 通常配生牛肉片、熟牛肉、牛丸、牛筋、牛肚等,上桌後自己加一堆新鮮香草(九層塔、香菜、薄荷)、豆芽、檸檬汁、辣椒。泰式船麵配料也很豐富,常加肉丸、豬肉片、豬肝、炸餛飩皮等。臺式牛肉麵就是大塊牛肉、牛筋、牛肚,配酸菜、蔥花。
簡單說,Pho 是走「清澈鮮甜香料風」,泰式船麵「濃鬱鹹香重口味」,臺式牛肉麵「濃醇醬香或清燉原味」。各有千秋啦!
Q3:在臺灣吃「越式料理」有什麼需要注意的「眉角」嗎?
A3:哈,問我就對了,踩過不少雷也累積不少心得!
- 先看香草籃: 一家店的用心程度,看它提供的生鮮香草就知道了!端上來的香草(九層塔、薄荷、香菜、刺芫荽等)是不是新鮮翠綠、種類多?豆芽是不是飽滿白胖?這些都是提升風味的關鍵配角。如果給的香草又少又乾癟… 嗯,湯頭可能也… 你懂的。
- 觀察湯頭顏色與味道: 好的牛肉河粉湯頭應該是清澈的琥珀色或淡茶色,而不是混濁的。喝起來應該是自然的鮮甜,帶有層次(牛骨香、蔬菜甜、淡淡香料味),喝完喉嚨不會很乾很渴(表示味精可能不多)。如果湯頭看起來混濁或死鹹,就要小心了。
- 試試原味再加料: 建議湯粉類上桌後,先喝一口原湯!感受師傅的功底。之後再依個人喜好加入檸檬汁、生辣椒、魚露、辣椒醬等調整。別一開始就猛加醬,會蓋掉湯的本味。
- 炸物要夠酥、油要瀝乾: 炸春捲、甘蔗蝦這類炸物,一定要夠酥脆才好吃。重點是油要瀝得夠乾,吃起來才不會油膩膩的。如果拿起來盤底一堆油,口感又軟趴趴,那就NG了。
- 法國麵包要酥脆: Banh Mi 的關鍵在麵包!外皮一定要夠酥脆,咬下去會「喀滋」那種,內部則要保持一點柔軟度吸收餡料的醬汁。軟掉的麵包真的會毀了整個三明治。
- 問問老闆是哪一區人: 這點進階一點。越南南北口味也有差異(北鹹、中辣、南甜)。如果是越南老闆開的店,有時問問他/她是哪裡人,大概可以預期口味走向(南越移民開的店可能口味偏甜一點點)。不過現在很多店都融合改良了,差異沒那麼絕對。
- 別怕點小菜: 很多好吃的「越式料理」精髓在小菜!涼拌木瓜絲、涼拌雞絲、蔗蝦、炸豆腐、炸春捲… 點來配著主食吃,風味更完整也更道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