炸饅頭:從阿嬤古早味到創意實驗,完整食譜秘訣與失敗解答


說真的,提到臺灣的炸點心,你第一個想到什麼?鹽酥雞?地瓜球?對我這個老饕來說,最讓我念念不忘、甚至為此差點搞垮一間小攤的,絕對是那樸實無華卻魔力十足的炸饅頭。別笑!就是那白白胖胖的饅頭,丟進油鍋裡翻滾出來的金黃酥脆小可愛。我記得第一次在臺中第二市場旁的小攤吃到,那外層卡滋作響,裡頭像雲朵般綿軟,搭配煉乳甜進心坎的滋味... 老天,當下就覺得以前吃的饅頭都白活了!從此踏上這條不歸路,甚至發神經跑去跟一個老師傅學,還自己擺過三個月攤(結果慘賠收場... 但那是後話了)。今天就來掏心掏肺,把我這些年對炸饅頭的痴迷和研究,特別是那些跌跌撞撞學來的食譜、食材選購地雷、以及炸到完美的關鍵手法,一股腦兒分享給同樣熱愛這味的朋友。

食譜:從阿嬤的古早味到我的實驗慘案

很多人以為炸饅頭食譜很簡單?是,也不是。基礎版本確實容易上手,但要炸得"到位",裡頭學問可深了。我收集過不下十種配方,從市場阿桑的隨手筆記到餐廳主廚的私藏,甚至自己當白老鼠亂改配方搞到整鍋油報銷都有...

經典不敗款:阿嬤的樸實好滋味

這是我最早學,也最推薦新手嘗試的版本。老師傅(就是我阿嬤的姊妹淘啦!)說,炸饅頭吃的就是那份單純的麵香與油香交融感,別搞太多花樣。

【材料】 (炸約 10 顆份量)
老麵發酵的白饅頭:10 顆 (一定要冷的!隔夜的最好,這點超重要,後面會講為什麼)
冰水:1 大碗 (對,你沒看錯,是冰水!不是牛奶或蛋液)
低筋麵粉:約 1 碗 (中筋也行,但低筋更酥鬆)
細砂糖:2 大匙 (直接拌入粉中)
食用油:適量 (油炸用,建議用發煙點高的,像芥花油或油炸專用油)

【步驟】
1. 饅頭處理:冷饅頭直接切厚片,約1.5~2公分厚。千萬別蒸熱!(我第一個禮拜擺攤傻傻蒸了再炸,口感軟爛超噁心,還被客人嫌)
2. 調粉:低筋麵粉 + 細砂糖混勻。砂糖是讓表皮更金黃酥脆的秘訣之一。
3. 過三關?免! 傳統做法就是簡單粗暴:饅頭片快速在冰水裡"沾濕" (真的是沾一下就好,濕透就完了),立刻放入粉中,輕壓讓粉均勻沾附一層。抖掉多餘的粉。(阿嬤堅持用手壓,說用工具沒感情...)
4. 靜置:沾好粉的饅頭片,放在網架上"稍微休息" 5分鐘。這步驟超關鍵!讓粉回潮,炸時不易脫落。
5. 炸製:油溫升至約170度 (筷子插入邊緣起小泡),放入饅頭片。一次別放太多,會降溫。中小火炸到兩面金黃酥脆,約2~3分鐘。撈起瀝油!

(我曾經自作聰明想搞創意,試過加泡打粉、加酵母想讓它更膨... 結果炸出來像發糕,油滋滋又吸油,難吃死了!老祖宗的智慧有時候真的別亂挑戰。)

創意變奏曲:那些年我玩過的花樣(有好有壞)

基礎功穩了,就可以開始玩點變化。但要提醒,不是每種都成功...

我的炸饅頭創意試驗評比(血淚換來)
變化型別 作法 優點 缺點/風險 推薦度 ★★★★★
煉乳流心內餡 饅頭中間切小口塞煉乳後捏緊炸 切開爆漿很療癒,甜度升級 餡易漏!油鍋易亂噴,超危險!清理麻煩 ★★☆☆☆ (不推在家試)
起司三重奏 夾入切達+莫札瑞拉+帕瑪森絲 鹹香濃鬱,拉絲效果讚 起司選錯會變硬塊不融,成本高 ★★★★☆
黑糖肉桂捲風 沾粉前先裹融化的黑糖肉桂醬 香氣特殊,風味濃厚 糖易焦黑!粉難裹勻,成品容易髒髒的 ★★☆☆☆
海苔肉鬆鹹口味 炸好立刻撒上海苔粉+肉鬆 鹹甜交錯,意外受歡迎 動作要快,冷掉沾不牢 ★★★★★ (老少咸宜)
裹玉米脆片 沾冰水後改裹壓碎的玉米片 口感更脆,有驚喜感 超級吸油!吃兩片就膩,熱量炸彈 ★☆☆☆☆ (試過一次不敢再碰)

玩了一圈,我發現最受我家那口子和朋友歡迎的,還是最基礎的沾冰水+薄粉炸,頂多炸好撒點花生粉或淋煉乳。有時候,簡單反而最難超越。

食材:選對饅頭,就成功了一半!

相信我,想做出一份完美的炸饅頭選對饅頭本體比什麼都重要! 這可是我用兩大袋報廢饅頭換來的血淚教訓。

饅頭挑選的黃金法則

  • 首選老麵發酵:這種饅頭質地緊實有彈性,孔洞細密。炸的時候能保持形狀,不易吸油,吃起來外酥內Q。一般在傳統市場或信得過的手工饅頭店才容易找到。怎麼辨認?聞起來有淡淡麵酸香(不是壞掉那種),手感沉甸甸,捏下去會慢慢回彈。
  • 紮實度是關鍵:絕對不要選那種鬆軟得像麵包、一壓就扁的"軟綿綿饅頭"。這種一下油鍋會像海綿一樣狂吸油,炸出來軟趴趴又油膩,噁心到不行!
  • 冷凍?冷藏?隔夜?:最佳狀態是冷藏過夜的冷饅頭。水分稍微散失,組織更緊密。冷凍饅頭一定要完全解凍回冷才能炸,不然外焦內冰超可怕。剛蒸好的熱饅頭?千萬別拿來炸! 保證失敗!
  • 大小與形狀:中小型的山東饅頭或槓子頭最合適。太大顆難炸透且耗油,迷你饅頭則容易炸過頭變硬。形狀儘量選渾圓或方正的,切片後面積一致受熱才均勻。

(講到這個就心痛。當初貪便宜,跑去大賣場買那種一袋二十幾元的機器製軟綿饅頭來炸,想說成本低。結果炸出來沒人買,油還黑得特別快,整個賠了夫人又折兵!後來乖乖去臺中第五市場找固定的攤子買手工老麵饅頭,雖然貴一點,但品質穩定,客人吃了都說有古早味,回頭客才多起來。)

麵粉與其他配角

炸饅頭配角選購指南(家庭實用版)
材料 推薦選擇 地雷選項 為什麼關鍵?
裹粉用麵粉 低筋麵粉 (如水手牌)、日本薄力粉 高筋麵粉、預拌粉、太白粉 低筋粉形成薄脆外殼不硬韌。高筋粉會變太有嚼勁像吃餅乾。太白粉炸後透明感重但易回軟。
用油 芥花油、玄米油、油炸專用油 橄欖油(初榨)、奶油、麻油 發煙點要高(>200°C),耐炸不易變質。橄欖油低溫炸易有油耗味,奶油更慘直接燒焦冒煙給你看!
提味糖 細砂糖、二砂 糖粉、黑糖粒 砂糖易溶解於麵粉中,幫助均勻上色與酥脆。糖粉易結塊,黑糖粒遇高溫易焦苦。
沾醬 鷹牌煉乳(甜度適中)、福源花生醬(鹹甜) 太稀的果醬、高階蜂蜜 煉乳稠度適中好附著,花生醬濃鬱搭鹹香。果醬太稀流得到處是,高階蜂蜜?拜託,炸饅頭的粗獷會蓋掉其細緻花香,浪費錢!

油的部分再囉嗦一句。我那三個月的小攤為什麼撐不下去?初期為了省錢,炸油捨不得勤換(尤其炸炸饅頭其實很耗油,粉渣又多)。結果炸出來顏色越來越深,還帶一股油耗味,客人當然跑光光!後來老師傅才點醒我:油就是炸饅頭的靈魂,油質乾淨,成品才漂亮好吃。

做法:魔鬼藏在細節裡

食譜有了,材料備齊了,終於來到實戰關卡!這裡每一步都藏著小陷阱,一個不小心,金黃酥脆就變黑炭軟爛。

關鍵步驟拆解與必學技巧

1. 切片的藝術:

  • 厚度:1.5公分是王道!太薄(2cm)難炸透,裡面可能還是涼的(恐怖經驗!)。
  • 刀工:刀要利,一刀到底別拉扯。鋸齒刀?除非你想得到邊緣像狗啃的饅頭片。用點力,乾淨俐落切下去。

2. 沾冰水的奧秘:

  • 為什麼是冰水? 冰水能讓饅頭表面瞬間降溫收縮,形成一層保護,同時提供必要濕度讓粉附著。自來水或溫水效果差很多!
  • 手法:這步要快狠準!用夾子夾住饅頭片,快速"浸入"冰水,1秒內拿起!讓表面均勻濕潤即可。絕對不能泡著吸水! (泡過頭的饅頭片,炸起來超級油膩,咬下去像在喝油,噁心!)

3. 裹粉的輕與重:

  • 粉要均勻灑在盤子上。濕的饅頭片放上去,輕輕按壓一下,翻面再按壓一下。力道要控制,按太重粉層變厚實,炸出來像裹麵衣,口感不對;按太輕粉沾不牢,一下鍋脫光光。
  • 沾好後,拿起輕拍或抖掉多餘的粉。理想狀態是看到薄薄一層均勻覆蓋,還能隱約看到饅頭的質地。

4. 靜置,被忽略的功臣:

沾完粉的饅頭片,一定要放在網架上"休息" 5分鐘!這幾分鐘讓粉吸收表面的水分回潮,形成一層"漿"。炸的時候粉殼才會牢牢巴在饅頭上,不易脫落,也更酥脆。直接炸?粉會掉滿鍋,成品斑駁難看。

5. 油溫控制定生死:

這是決定你炸饅頭成敗的最後一關!

  • 最佳溫度:165-175°C。怎麼判斷?丟一小塊邊角饅頭進去,如果立刻浮起並在周圍產生細密的小泡泡,且不會劇烈冒大泡或快速變焦黑,就差不多了。插筷子看起泡也可以。
  • 維持恆溫:一次不要放太多片進油鍋!會讓油溫驟降,結果就是饅片吸油變油膩。保持中小火,必要時稍微調整火力。
  • 翻面時機:下鍋後約30-45秒,底下那面定型、呈現淡金黃色時,就可以翻面了。全程大約炸個2-3分鐘,兩面都金黃即可。別炸到深咖啡色,會有苦味。
  • 瀝油:夾起來後,一定要放在網架上瀝油!放在盤子或吸油紙上?底部會被蒸汽弄軟,口感盡失!瀝個1-2分鐘再裝盤。

還記得我那個失敗的小攤嗎?一開始為了求快,油溫拉超高(想說炸快點),結果饅頭外面焦黑了裡面還是涼的,不然就是粉殼焦苦。後來又矯枉過正,怕焦就低溫慢慢炸,炸出來的炸饅頭像油條一樣軟軟油油的,完全沒有靈魂!油溫控制,真是血與淚的教訓啊。

常見失敗診斷室

你一定遇過這些問題!來看看怎麼救:

  • 問題:粉殼脫落,油鍋一堆屑屑?
    原因: 沾水後沒立刻裹粉 / 裹粉後沒靜置 / 油溫太低就下鍋 / 一次炸太多 / 翻面太粗暴。
    解法: 確保步驟連貫(沾水→裹粉→靜置),控制油溫和數量,用夾子溫柔翻面。
  • 問題:吃起來好油好膩?
    原因: 饅頭本身太軟爛 / 沾水時泡太久吸飽水 / 油溫太低 / 沒徹底瀝油 / 油質太差或用太久。
    解法: 選紮實老麵饅頭、沾水秒速完成、確保油溫夠(165-175°C)、炸好放網架瀝油、勤換油!
  • 問題:外面焦了裡面還是冷的?
    原因: 油溫太高 / 饅頭切太厚 / 翻面次數太少導致單面過熱。
    解法: 降低油溫、切薄一點(1.5cm)、適時翻面讓兩面均勻受熱。
  • 問題:口感硬邦邦像餅乾?
    原因: 炸過頭了 / 油溫太高 / 饅頭片切太薄 / 用了高筋麵粉裹粉。
    解法: 縮短炸製時間、控制油溫、切厚一點、改用低筋麵粉。

Q&A:關於炸饅頭,你一定想問...

Q1:炸饅頭熱量是不是很高?怎麼吃比較沒負擔?
A: 說實話,油炸的東西熱量肯定不低。一片沾粉油炸的饅頭片,熱量可能比原本的饅頭多出至少50-100大卡(主要來自吸的油)。想稍微降低罪惡感?可以試試:
• 用"氣炸鍋"代替油炸(但口感有差,外皮沒那麼酥脆,內部也沒那麼濕潤)。
• 油溫一定要夠高,炸的時間短,吸油量會少一點(低溫慢炸最吸油!)。
• 用廚房紙巾吸一下表面油,或者瀝油更徹底。
• 搭配無糖茶或黑咖啡解膩,別配含糖飲料。
• 最重要的... 把它當成偶爾的享受,別天天吃啦!

Q2:炸好的饅頭可以放多久?怎麼回熱最好吃?
A: 剛炸好的炸饅頭絕對是巔峰!放久了外皮一定會軟掉,口感差很多。真要儲存(不推薦),放涼後裝入密封袋,冷藏最多放1天。回熱絕對不能用微波爐!會變得濕軟難吃。用烤箱或氣炸鍋:
• 烤箱:預熱180°C,放烤網上烤約3-5分鐘,表面會恢復一些脆度。
• 氣炸鍋:180°C,炸約2-3分鐘。效果比烤箱快一點。
但坦白說,回熱的永遠比不上現炸的,建議還是趁熱吃光!

Q3:炸饅頭跟炸銀絲卷有什麼不一樣?
A: 好問題!這兩樣在金黃酥脆的外表下,本質大不同:
炸饅頭: 本體是實心的、口感紮實帶Q勁的白饅頭,通常沾薄粉(有時不沾)炸,吃的是外酥脆內綿密的口感反差,常配煉乳。
炸銀絲卷: 本體是像花捲、內部有一絲絲層次的麵點(銀絲卷),通常是不沾粉直接炸。炸後外層酥,內部一絲絲的地方會有酥脆感,整體口感更富層次,也常配煉乳或沾花生粉。
簡單說,饅頭是實心Q彈,銀絲卷是千絲酥脆。兩樣我都愛!

寫到這裡,看著那些失敗的照片和回憶,再看看現在總算能炸出一盤像樣的炸饅頭,心裡還是有點感動的。雖然沒能靠它發財,但這份對簡單美味的追求和過程中學到的點滴,都是實實在在的收穫。下次你在夜市或巷口看到賣炸饅頭的攤子,不妨買一份試試,感受一下那份樸實的快樂。或者,更棒的是,自己動手做做看吧!記得選對饅頭,控制好油溫,享受那卡滋作響的瞬間。祝你成功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