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防蚊植物 品種大盤點:哪些真的有用?哪些是噱頭?
市面上號稱能防蚊的植物真的五花八門,但不是每一種都名副其實,或者效果都一樣好。我把我種過、研究過的品種整理出來,按我個人覺得「實際驅蚊力」和「在臺灣好不好種」來排個序,給你參考。記住哦,防蚊植物 的氣味是關鍵,它們主要是靠味道讓蚊子不喜歡靠近,不是直接殺死蚊子。
下面這張表是我個人實測+資料整理的心得(滿分5顆星):
植物名稱 | 防蚊主力成分 | 實際驅蚊力 ★ | 臺灣種植難度 ★ | 我的真心話 & 適合位置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香茅 (檸檬草) | 香茅醛 Citronellal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☆☆☆ (容易) | 效果最顯著! 味道強烈又持久,公認的驅蚊王者。隨便插枝就能活,陽臺角落種幾叢,蚊子真的少很多。強推! |
檸檬桉 (尤加利樹) | 香茅醛 Citronellal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(中等) | 長得快,葉子搓揉後味道超濃。但需要空間,小陽臺可能hold不住。大型盆栽或庭院樹很棒。有人說它是真正的「防蚊樹」,效果確實好。 |
迷迭香 | 樟腦、桉油醇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☆☆☆ (容易) | 多功能好夥伴!做菜、驅蚊兩相宜。耐旱好顧,香氣溫和但有效。蚊子真的不愛靠近它。陽臺盆栽首選之一。 |
薄荷 (椒樣薄荷/綠薄荷) | 薄荷腦 Menthol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☆☆☆☆ (超容易) | 生長力驚人(小心變雜草!),清涼味濃。驅蚊有效,但範圍相對小點。泡茶超讚!記得用盆種限制根系,不然會侵佔其他植物地盤。 |
萬壽菊 | 吡嗪 Pyrazine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(容易) | 開花好看,有股特殊氣味(不是人人愛),蚊子討厭。當觀賞兼驅蚊不錯。我種過法國萬壽菊,夏天開爆盆挺美。 |
天竺葵 (防蚊樹/驅蚊草) | 香葉醇 Geraniol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(容易) | 品種多,有些標榜防蚊的品種(如檸檬天竺葵)味道較濃。開花美,但驅蚊力我覺得中等,要種密一點或多搓揉葉子效果才好。 |
貓薄荷 | 荊芥內酯 Nepetalactone | ★★★★☆ (對貓) / ★★☆☆☆ (對蚊) | ★★☆☆☆ (容易) | 對蚊子效果爭議大! 研究說有效成分對蚊子的效果不如對貓強烈。我自己種的感覺是...效果普通,但家裡的貓會為之瘋狂,盆栽常被滾爛...有養貓的慎選!純粹當驅蚊的話,CP值不高。 |
艾草 | 樟腦、桉葉油素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(容易) | 傳統驅蟲植物,味道獨特濃烈。驅蚊有效,但植株較高大,適合庭院或大盆。藥用價值高,但陽臺種可能稍嫌味道太重。 |
薰衣草 | 芳樟醇 Linalool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(中等) | 香氣迷人,但驅蚊力我覺得偏弱。臺灣平地夏天太熱濕,薰衣草容易長不好或掛掉(我養死過好幾盆...),比較適合高冷地。追求強效驅蚊的話,它不是首選(但花很美療癒心情啦)。 |
羅勒 (九層塔) | 丁香酚 Eugenol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(容易) | 煮菜必備!味道濃鬱,有些蚊子不愛。但效果我覺得屬於「順便」等級,主力驅蚊不夠力。蟲害(粉介殼蟲)有點煩。 |
左手香 | 主要成分複雜多元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☆☆☆☆ (超容易) | 臺灣常見,生長強健,用途多(跌打損傷)。民間傳說驅蚊,但我實際體驗效果不明顯,聞起來也沒特別強的驅蟲味。好種是真的。 |
重點提醒:

- 味道是關鍵: 這些防蚊植物 的效果強弱,直接跟它們散發或搓揉後釋放出來的揮發性氣味物質濃度有關。種得多、種得密、葉片健康茂盛,效果通常更好。
- 不是殺蟲劑: 別期待它們像電蚊拍一樣「啪」一聲蚊子就死光光。它們是讓蚊子覺得這個環境「不舒服」、「不好聞」而減少靠近或停留。
- 個人體質與環境差異: 效果會因蚊子種類、環境風向、個人對氣味的感受度而有不同。我覺得有效的,你可能覺得還好,這很正常!
- 貓奴注意: 貓薄荷、某些品種的迷迭香、檸檬桉等,對貓咪可能有吸引力或刺激性(尤其在貓薄荷面前,貓咪會直接嗨翻...你家窗臺可能遭殃),有養貓的朋友要特別留意植物選擇和放置位置。
防蚊植物 的安家落戶:臺灣環境怎麼種?
選好品種,接下來就是給它們找個舒服的家了。臺灣氣候說實話對某些植物是挑戰(夏天那個悶濕熱啊...),但大部分的防蚊植物 其實都算好相處,掌握幾個重點就好:
1. 陽光!陽光!陽光!
這是最重要的一點!幾乎所有標榜有效的防蚊植物,都需要充足的日照(至少4-6小時的直接日照,全日照更好)才能長得健壯,葉片肥厚,散發出足夠濃鬱的驅蚊氣味。把它們塞在陰暗角落?效果絕對大打折扣,植株也會變得細弱徒長,沒精神。
我的慘痛教訓: 剛開始不懂,把一盆香茅放在室內靠窗書桌(以為有光就好),結果一個月後它就變得又細又黃奄奄一息,完全沒味道。搬到陽臺曬太陽後才恢復生機。
2. 通風超重要!

臺灣潮濕,不通風的環境是病蟲害的溫床(紅蜘蛛、粉介殼蟲最愛)。防蚊植物 的葉片通常富含精油,悶濕環境更容易引發病害。
陽臺、窗臺、露臺、庭院都是好位置,確保空氣能流通。如果是室內想擺放,一定要放在窗戶邊通風處,而且效果會比室外差(因為味道累積和日照不足)。
3. 怕積水!排水一定要好
大部分防蚊植物 原生於地中海或乾燥地區(像迷迭香、薰衣草、鼠尾草)或耐旱(香茅、萬壽菊),它們共同的死穴就是「爛根」!盆器底部一定要有排水孔。
介質(土壤)選擇: 千萬不要用黏答答的園藝土或保水性過強的培養土。我現在都習慣自己調配:
- 基本款:優良的盆栽培養土 + 大量的粗粒介質(如珍珠石、蛭石、粗砂),比例大約 培養土:粗粒介質 = 3:1 或 2:1。目的是讓水澆下去能快速流掉,不會積在根部。
- 進階款:泥炭土 + 珍珠石 + 樹皮塊(或椰纖塊) + 一點點緩釋肥。排水性跟通氣性更好。
盆器選擇: 陶盆(素燒盆)因為透氣性好,是我的最愛,尤其對怕濕的種類(迷迭香、薰衣草)。塑膠盆也行,但要更注意澆水量和介質排水性。避免使用無排水孔的裝飾盆!
親手種下防蚊植物:步驟與訣竅
把植物帶回家後,怎麼讓它順利安家?步驟不難,但有些小細節注意一下,存活率會高很多:
1. 買苗 vs. 播種:
- 買現成苗: 最快最方便!尤其對於新手,或是你想立刻看到效果(像香茅、迷迭香),直接買盆栽苗最省事。挑選時注意:葉片挺拔有光澤、沒有病蟲害(翻開葉背看看)、根系健康(如果是透明盆看根是否白淨,不要全黑或盤繞太緊)。花市、園藝店、甚至大賣場園藝區都有。
- 播種: 適合有耐心、想體驗過程的朋友。像薄荷、羅勒、萬壽菊、貓薄荷發芽率滿高的。記得買新鮮種子,按照包裝說明播種(有些細小種子不用覆土)。缺點是...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有效果。
- 扦插: 這是我的最愛!很多防蚊植物 像香茅、薄荷、迷迭香、左手香、到手香都非常容易扦插繁殖。剪下一段健康的枝條(約10-15公分),去掉下方葉片,插在乾淨的介質(如珍珠石或培養土)或水中,保持濕潤但勿積水,放在明亮散射光處(勿曬),通常1-2週就會生根。省錢又能分送朋友!
2. 上盆定植:
- 準備盆器: 選比原來苗盆大1-2號的盆(別一次換太大盆),確保有排水孔。盆底可以鋪一層碎陶粒、小石頭或紗網,防止介質流失。
- 填入介質: 放入調配好的排水良好介質(上面環境部分有提)。
- 脫盆: 輕輕擠壓原盆,小心取出苗株。如果根系已經盤繞得非常緊密(俗稱「盤根」),可以稍微用手輕輕撥鬆一下外圍的根,幫助新根向外生長。如果根太緊,直接種下去不容易長出來。
- 種植: 把苗株放入新盆中央,深度保持和原來差不多(莖基部不要埋太深)。周圍填入介質,輕輕壓實(別用力壓死根!),讓植株穩固。
- 澆定根水: 第一次澆水要澆透!緩慢澆水直到水從盆底大量流出。這能讓介質和根系緊密結合。
3. 初期照顧:
- 種好後先放在明亮但無直射強光的地方(例如有遮蔭的陽臺或明亮的窗邊)2-3天,讓植物適應新環境(專業術語叫「緩苗」)。之後再移到它們喜歡的陽光充足位置。
- 觀察植株狀態,葉子如果挺立,表示適應良好。
日常呵護你的防蚊植物:澆水、吃飯、理髮
種下去了,接下來就是日常相處啦。照顧防蚊植物 其實不算太嬌貴,把握幾個原則就好:
1. 澆水哲學:「寧乾勿濕」
- 這絕對是照顧多數防蚊植物 的鐵律!它們討厭腳一直泡在水裡。
- 判斷該不該澆? 最簡單的方法:手指插入土裡約一個指節深(2-3公分),感覺介質乾了,才澆水。千萬不要看土表乾了就澆!(土表乾很快,下面可能還濕的)。
- 澆水方式: 澆水一定要澆透!緩慢澆水,直到水大量從盆底流出才停。確保整個根坨都吸到水。避免只澆表面一點點,那會讓根長不深。
- 澆水頻率: 沒有固定幾天一次!完全取決於環境(天氣熱?通風好?)、盆器大小、介質排水速度、植物種類和大小。夏天可能1-2天就要檢查,冬天可能一週才澆一次。一定要親自摸土確認! 我習慣早上澆水,讓葉片有時間乾燥,減少病害。夏天傍晚土太燙時別澆冷水。
- 特殊情況: 薄荷喜歡濕潤一點(但也不能積水),可以比迷迭香稍微多澆一點水。連續下雨天就要特別注意控水。
2. 適當施肥:吃得飽,味道香

- 防蚊植物 主要賞葉,重點在讓葉子長得茂盛健康,精油含量才會高。所以肥料選擇氮(N)比例稍高的均衡肥料或促進莖葉生長的肥料。
- 施肥時機: 主要在生長旺季(春季到秋季)。冬天低溫生長緩慢時,通常不需要施肥(甚至要停肥)。剛換盆、移盆或有病蟲害時,也先不要施肥。
- 肥料選擇與頻率:
- 緩釋肥: 最懶人!買顆粒狀的緩釋肥(例如好康多、魔肥),按說明撒在土表或淺埋入土中,肥效可以持續幾個月,省心。
- 液態肥: 效果快,但需要更頻繁施用。選通用型觀葉液肥或促進生長的液肥,按照包裝指示稀釋(寧稀勿濃!)後,約2-4週澆灌一次即可。切記「薄肥勤施」原則,一次給太多反而會燒根!
- 我的做法: 我通常用緩釋肥當基底(換盆時拌一點進介質),生長季節再偶爾補充稀釋的液態肥(1-2個月一次)。懶得記的話,只用緩釋肥也足夠了!
3. 適度修剪:促進分枝,維持株型
- 定期修剪對防蚊植物 很有幫助:
- 促進分枝: 剪掉頂芽(摘心),能讓側芽長出來,植株變得更茂密,葉片更多(驅蚊面積更大!)。
- 維持健康: 剪掉枯枝、病枝、過於細弱的枝條,保持通風良好,減少病蟲害。花開完後也可以修剪殘花,免得耗費養分(特別是迷迭香、薄荷開花後)。
- 控制株型: 像薄荷、到手香這種狂野派的,定期修剪才不會亂長影響其他植物。香茅太長也可以剪下來用。
- 修剪方式: 用乾淨鋒利的剪刀,在芽點上方斜剪。隨時看到徒長或想剪來用都可以修一下,春天生長前可以做一次較大的整形修剪。
- 修剪下來的枝葉? 太好了!這就是驅蚊的好材料!
- 直接拿來搓揉葉子,塗抹在面板上(注意過敏測試)。
- 泡成天然的防蚊噴霧(後面注意事項會提)。
- 拿來做菜(迷迭香烤雞腿、薄荷檸檬水、九層塔炒蛤蜊...)。
- 扦插繁殖更多盆!
種植防蚊植物不可不知的注意事項與迷思破解
種了幾年,也跟很多花友交流過,有些常見的問題和迷思真的需要特別提醒:
1. 真的能完全沒蚊子嗎?
拜託,別神化它們! 這是最大的誤區。防蚊植物 是「天然輔助」角色,效果是「減少」蚊蟲靠近和停留,創造一個相對不吸引蚊蟲的環境。它無法100%阻擋所有蚊子,尤其是在風向、環境複雜的情況下。別因為種了幾盆植物就把紗窗紗門拆了,或是去爬山以為有擦左手香就無敵(那肯定會被叮爆)。搭配環境清潔(清除積水容器)、物理防護(紗窗、蚊帳)、必要時使用經核可的防蚊產品才是王道。
2. 香味越濃效果越好?
不一定成正比! 重點是蚊子討厭哪種「特定」的化學成分(參考前面品種表的成分欄)。有些我們覺得很香的花(比如夜來香),對蚊子可能一點用都沒有。有些味道很淡(像某些萬壽菊),蚊子反而討厭。關鍵在於植物是否含有並釋放足夠濃度的有效驅蚊物質。
3. 需要搓揉葉子才有效?
靜置時,植物本身就會散發味道,有一定範圍效果。但搓揉或修剪損傷葉片,確實能瞬間釋放大量精油,效果更強更明顯!所以種在陽臺,風吹過或有時碰到它,味道飄出來就有作用。想即時加強防護,就揉一揉葉子擦在面板周圍(先小範圍測試是否過敏哦!)。
4. 室內效果很有限!
再次強調!光照不足、通風不良(味道累積可能人也不舒服)、空間限制,都會讓室內的防蚊植物 效果大打折扣。它們最適合的舞臺是通風良好的陽臺、窗臺、露臺和庭院。室內當觀賞綠植OK,但期待強效驅蚊會失望。我試過在書房放一大盆迷迭香,心理作用大於實際效果...
5. DIY防蚊噴霧要小心!
很多人會用香茅、迷迭香等煮水或泡酒精做天然防蚊液。要注意:
- 效果時間短: 天然成分揮發快,需要經常補噴。
- 濃度與有效性: 自己做的濃度難以掌握,效果不穩定,遠不如市售含DEET(敵避)或派卡瑞丁(Picaridin)等經實驗證實有效的產品持久可靠。
- 面板刺激性/過敏: 精油濃度過高或直接使用未稀釋,可能刺激面板,甚至引起過敏或光敏感(特別是柑橘類精油)。務必稀釋! 並且先做面板測試(塗抹在手腕內側等小範圍,24小時無紅腫癢才用)。
- 儲存: 自製天然噴霧容易變質,建議少量製作,放冰箱冷藏,儘快用完。
我的建議: DIY噴霧當作輔助或趣味可以,但若要去蚊蟲多的地方(如郊外、登山),還是優先選用標示清楚、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產品比較安全有效。
6. 病蟲害防治:
- 健康的防蚊植物 其實比較少病蟲害(因為它們的精油味蟲也不愛),但在臺灣悶濕環境下,還是有可能遇到:
- 紅蜘蛛/葉蟎: 天氣乾熱時易發生,葉背會有細小紅點或絲網。加強通風,早期可用水噴沖葉背。嚴重時需用藥(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窄域油或苦楝油)。
- 粉介殼蟲/蚜蟲: 常在嫩芽、葉背發現白色棉花團或綠色小蟲。初期可用棉花棒沾酒精擦拭,或用水沖掉。勤檢查早處理。
- 根腐病: 最常見的死因!90%以上是澆水太多或排水不良造成。預防重於治療:用排水好的介質和盆,嚴格遵守「寧乾勿濕」澆水法。發現時通常很嚴重,救回機率低。
- 預防勝於治療: 保持環境通風、日照充足、避免過度澆水、定期觀察植株狀態(葉背也看!),就能大幅減少病蟲害發生。萬一發生,及早處理。
7. 寵物與幼兒安全:
- 有些防蚊植物 的精油濃度較高,或對特定動物可能有影響:
- 貓咪: 貓薄荷不用說了,貓咪會瘋狂。某些品種的迷迭香、檸檬桉也可能對貓咪有輕微刺激性(雖然不如貓薄荷那麼強)。如果家裡有貓,最好把這些植物放在貓咪碰不到的地方,或者選擇貓咪沒興趣的品種(像香茅、萬壽菊,我家貓完全不理)。
- 狗狗: 一般來說相對安全,但避免讓狗狗大量啃食盆栽。
- 幼兒: 避免幼兒誤食任何植物。有些精油也可能對幼兒面板較敏感。
- 安全起見,將植物放置在寵物和幼兒不易接觸的地方,並教導孩子不可隨意摘取食用。
Q&A:關於防蚊植物,你可能還想知道...
Q1:哪一種防蚊植物效果最好、最推薦新手種?
A: 效果最顯著、公認最強的是香茅(檸檬草)!它生長強健,非常適應臺灣氣候,隨便插枝都能活,幾乎沒病蟲害,味道又濃又持久。新手入門首選!其次推薦迷迭香,同樣好種、耐旱,驅蚊效果好,還能入菜,實用性超高。這兩種是我心中CP值最高的防蚊植物。
Q2:我家陽臺只有半日照(一天大概3-4小時直射光),這樣還能種防蚊植物嗎?
A: 半日照可以種,但效果會打折扣。建議選擇對陽光需求相對沒那麼苛刻的品種,像是薄荷、左手香、到手香、萬壽菊,或者耐陰一點的檸檬香蜂草(效果中等)。但請記住,光線越不足,植株長勢會較弱,葉片稀疏,散發的氣味物質也較少,驅蚊效果自然沒全日照環境的好。盡量把盆栽放在陽光最充足的位置吧!
Q3:聽說防蚊樹(天竺葵)很有效?為什麼我種了感覺沒什麼用?
A: 「防蚊樹」通常指的是某些具有檸檬味的天竺葵品種(如檸檬天竺葵)。它有效成分是香葉醇。效果爭議比較大,很多人(包括我自己初期經驗)覺得效果不明顯,可能原因:品種差異(不是每種天竺葵驅蚊力都強)、日照不足(需要充足陽光味道才濃)、種植數量不夠或範圍太小(單盆效果有限)、搓揉次數少(靜置時氣味較溫和)。想試的話,選標明防蚊品種的檸檬天竺葵,種在陽光充足處,並且經常搓揉葉片釋放味道試試看。效果可能還是比不上香茅或迷迭香穩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