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利魚:選購秘笈、烹飪訣竅與常見問答全攻略


講到台灣人餐桌上常見的魚種,多利魚絕對能排進前三名!你去熱炒店、便當店、甚至高級一點的西餐廳,菜單上常常都能見到它的蹤影。為什麼?原因太簡單了:肉厚無刺、口感軟嫩、價錢親民、還超級好料理!對於我這種既愛吃又怕麻煩(特別討厭挑魚刺)、預算還要精打細算的美食愛好者來說,多利魚簡直是老天爺賞賜的禮物啊。

不過,你有沒有想過,這個 多利魚到底是什麼魚?為什麼它好像沒有魚刺?市場上買到的冷凍多利魚片品質好像差異很大?要怎麼挑?怎麼煮才不會散掉或腥味跑出來?今天,我就把我的經驗和踩過的坑,通通整理給你,保證讓你徹底認識這位「海味好朋友」!

「多利魚」的身世之謎:它究竟是什麼魚?

先說個冷知識:市場上賣的 多利魚,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的「多利魚」(Dory)!咦?那我們吃的到底是啥?別緊張,這其實是「俗名」和「學名」造成的誤會。真正的多利魚,指的是「日本海魴」(Japanese John Dory),這種魚產量少、價格高,不太可能出現在我們日常的餐桌上。

那我們常吃的、肉質潔白嫩彈的 多利魚片,到底是啥?它們通常指的是這兩種魚:

  1. 「巴沙魚」或「博氏巨鯰」(Pangasius bocourti): 這是最最最常見的!主要來自越南湄公河流域養殖。牠生長快、產量大,所以價格超級親民。肉質含水量較高,非常軟嫩,幾乎沒有魚腥味。
  2. 「魴魚」(Fangtooth): 有時也被稱為「多利魚」,但相對少見一些。肉質會比巴沙魚更結實一點點。

所以囉,下次看到標籤上寫 多利魚,心裡要知道,十之八九就是「巴沙魚」啦!雖然頂著別人的名字,但這完全不影響它的美味和實用性,反而因為它的平價和好料理的特性,幫它打下了台灣餐桌的半壁江山!(我自己是完全不在意名字,好吃、方便、便宜才是王道!)

選購祕笈:超市冷凍櫃前的決勝點!

老實說,挑 多利魚片真的有點運氣成分。不同品牌、不同進口批次,品質可能差很多。我買過那種解凍後煎起來「縮水」到一半大、口感還粉粉的爛貨,簡直浪費錢又壞心情!也買過肉質緊實、鮮甜度高的好貨。經過無數次的「踩雷」與「挖寶」,我總結出幾個挑選重點:

  • 看色澤: 好的 多利魚片應該是均勻的白色或非常淡的粉白色。避開顏色過於死白(可能漂白?)、或帶有黃色、灰色斑塊的魚片,那代表不新鮮或品質不佳。
  • 摸質地(隔著包裝): 輕輕按壓(隔著袋子就好)。魚肉應該感覺有彈性,不是軟趴趴的。如果感覺裡面有很多冰晶顆粒,代表覆冰率可能過高(就是買了一堆冰啦!)。解凍後水分流失多,口感會差。
  • 看厚度與形狀: 盡量挑選厚度較一致邊緣完整的魚片。太薄或邊緣破破爛爛的,煎煮時容易碎裂。厚度夠的比較好掌控火候。
  • 檢查標籤: 看清楚產地來源(越南是最大宗)、淨重(避免冰衣過厚)、保存期限。有認證標章(如HACCP)的更安心一點點。
  • 包裝狀態: 魚片之間不要有明顯的黏連結塊,袋子裡不要有過多血水或冰屑。

講到這,順便分享一下我個人常買的幾個通路經驗(純個人感受,僅供參考):

📍購買通路經驗小點評

通路名稱 價格範圍 (約台幣/每100g) 品質穩定度 我的個人備註 推薦指數
某大型量販店 (A牌) 15-20元 ★★★☆☆ 價格最低,但品質起伏大。買過幾次肉質偏軟爛。 ★★☆☆☆
某大型量販店 (B牌) 18-25元 ★★★★☆ 品質相對穩定,厚度夠,家裡常備款。 ★★★★☆
連鎖超市 (C牌精選) 25-35元 ★★★★☆ 標榜無添加,肉色自然白,口感不錯,價位稍高 ★★★★☆
傳統市場 20-30元 ★★☆☆☆ 新鮮度看運氣,保存環境有時堪憂。 ★★★☆☆

📌 小提醒: 價格會波動,買之前還是要比價!冷凍櫃溫度夠不夠低也是觀察重點。那種櫃子冒白煙、開關頻繁的,就要多考慮。

廚房實戰:讓多利魚美味升級的訣竅與禁忌

好啦,魚買回家了,重頭戲來了:怎麼煮? 多利魚 因為肉質含水量高、魚肉本身味道清淡,要煮得好吃、不腥、不散,有幾個關鍵點一定要掌握:

  1. 解凍是關鍵第一步: 千萬!千萬!不要用熱水或微波爐急著解凍!這樣魚肉細胞會被破壞,口感會變差,也更容易散掉。最佳方式: 前一晚把要吃的份量從冷凍移到冷藏,讓它慢慢解凍。如果臨時要用,可以把密封的魚片泡在冷水裡,大約30分鐘換一次水,加速解凍。解凍後,務必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表面水分(這步驟超級重要!濕答答的魚一下鍋就噴油又容易爛)。
  2. 醃製去腥增風味: 因為 多利魚本身味道淡,簡單的醃漬能讓它更好吃。基本款:一點點鹽、白胡椒粉、米酒或檸檬汁(去腥提鮮)。喜歡重口味?可以加點蒜末、薑末、醬油、甚至一點點糖。醃個10-15分鐘就夠了,太久肉質會變軟。
  3. 烹調手法大不同:
    • 煎: 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。鍋要夠熱(滴點水會瞬間蒸發的程度),油也要夠熱(但別冒煙)。魚片下鍋後,千萬別急著翻動! 等煎到邊緣金黃、定型了再翻面。中大火快速煎熟能鎖住肉汁,口感最好。怕沾鍋?魚片表面可以薄薄拍一層「薄」麵粉或太白粉(太多會粉感重)。煎的時候鍋鏟別太用力鏟,溫柔點對待它。
    • 烤: 也是很棒的方式,適合厚片。烤箱預熱(約200度),魚片擦乾、抹點油和調味料(鹽、胡椒、香草),烤盤鋪烘焙紙,烤個10-15分鐘(看厚度)。時間到用叉子戳一下,能輕鬆穿透就熟了。優點是不用顧火,魚肉也比較不易散。
    • 煮湯/清蒸: 適合想要清淡原味。煮湯的話,湯滾了再下魚片,魚片變白捲曲就熟了,不要煮太久,肉會老變柴。清蒸也是,水滾再入鍋,大火蒸個5-8分鐘(看厚度)。蒸好淋點蒸魚醬油、撒蔥絲,再嗆點熱油就很完美。
    • 炸: 裹粉油炸(天婦羅粉、麵包粉)當然也好吃,外酥內嫩,但...熱量比較高啦,我偶爾為之。
  4. 絕對禁忌:煮過頭! 多利魚的肉質嫩,非常怕久煮。無論哪種方式,只要看到魚肉整個變成不透明的白色,邊緣可能有點捲曲,大概就熟了。立刻關火起鍋!多煮一分鐘,鮮嫩的口感就少一分,甚至會變得「粉粉」的,很扣分。這點真的要記住!

食譜時間:我家餐桌的常勝軍 - 醬燒多利魚

說了那麼多理論,不來點實際的怎麼行?分享一道我家人氣超高、零失敗、超下飯的 多利魚食譜,廚房新手也能輕鬆駕馭!這道菜的醬汁拌飯超讚的...

醬燒多利魚

  • 食材 (2人份):
    • 多利魚片 2片 (約300-400g)
    • 蒜頭 3-4瓣 (切末或拍扁)
    • 薑 一小塊 (切末或切絲) - 去腥增香,不愛可略減
    • 青蔥 1根 (切蔥花,蔥白蔥綠分開)
    • 醬汁調配:
      • 醬油 1.5大匙
      • 米酒 1大匙
      • 味醂 1大匙 (或用1小匙糖+0.5大匙米酒代替)
      • 糖 0.5小匙 (提味用,可依喜好調整)
      • 清水或高湯 2-3大匙
      • 白胡椒粉 少許
      • 太白粉水 1小匙太白粉+1大匙水 (勾薄芡用,可省略但醬汁更巴魚)
  1. 備料: 多利魚片解凍、徹底擦乾水分。切成適口大小塊狀(比較好翻動也容易入味)。蒜、薑切末,蔥切花(蔥白蔥綠分開)。把「醬汁調配」裡的所有材料(除了太白粉水)先在小碗中調勻備用。
  2. 煎魚: 鍋燒熱,倒入比平常炒菜多一點的油(約1.5大匙)。油熱後,放入魚塊。忍住! 別亂動,大概煎1.5-2分鐘,搖晃鍋子如果魚塊能輕鬆移動,表示底部定型、金黃了,再小心翻面(或用筷子夾翻)。另一面也煎到金黃後,先將魚塊盛出備用。這時魚大概8分熟。
  3. 爆香炒醬: 原鍋如果剩餘油太多可以倒掉一些,留約1大匙即可。用中小火爆香蒜末、薑末和蔥白,炒出香氣(小心別焦了)。
  4. 合體燒煮: 倒入事先調好的醬汁,煮滾。試一下味道(小心燙),不夠鹹加點醬油,太鹹加點水調整。
  5. 勾芡回鍋(可選): 如果喜歡醬汁濃稠巴在魚上的感覺,這時淋入太白粉水,快速攪拌至醬汁變濃稠(如果省略此步,醬汁會比較稀,但一樣好吃)。
  6. 下魚收汁: 將煎好的魚塊倒回鍋中,輕輕晃動鍋子或用鍋鏟小心推勻,讓每一塊魚都裹上醬汁。煮約1分鐘,讓魚塊完全熟透也吸收醬汁。
  7. 起鍋: 撒上剩下的蔥綠花,稍微拌一下即可關火盛盤!香噴噴的醬燒多利魚完成!

🍽️ 個人心得: 這道菜真的百吃不厭!重點就是魚要煎定型才不會散,醬汁調配比例對了就成功一大半。喜歡辣的朋友,爆香時可以加點辣椒一起炒。有時候懶得煎魚,我也試過直接把魚塊和醬汁一起煮,但口感確實沒有先煎過那麼香,魚肉也容易碎一點...所以除非趕時間,還是乖乖煎一下吧!

多利魚的優勢與...嗯,小缺點

總結一下這位「海味好朋友」的優劣勢:

👍 絕對優勢:

  • 價格親民: 這點打趴一堆魚種,天天吃也不心疼錢包。
  • 無刺方便: 對老人、小孩、怕魚刺的人(像我媽)來說,簡直是福音!大口吃肉零壓力。
  • 口感軟嫩: 幾乎入口即化,牙口不好也能輕鬆享用。
  • 味道溫和: 沒有強烈魚腥味,幾乎可以搭配任何調味和料理方式(百搭王!)。
  • 料理快速: 因為肉薄無刺,煎、烤、蒸、煮都快熟,省時省力。

👎 需要注意 / 小小缺點:

  • 水分含量高: 這是它嫩的原因,但也意味著「縮水率」比較高,煎完看起來會變小(特別品質普通的),有些人會覺得「怎麼縮那麼多?」。這沒辦法,是它的特性。買厚一點的片差異感會小一點。
  • 過度加工疑慮: 因為是進口冷凍魚柳,難免有人會擔心泡藥水、加磷酸鹽保水等問題(這會讓魚肉看起來更白更厚,但口感可能會粉粉的)。盡量挑選信譽好的品牌、看成分標示(越單純越好)、不要買顏色過度死白或異常厚的。我買到好的那種,解凍後肉質是纖維分明、按下去有彈性的,不是軟爛的。
  • 清淡需調味: 喜歡濃郁魚鮮味的人(像愛吃土魠魚、鮭魚那種),可能會覺得 多利魚 的味道太淡了點。所以更要靠醃料和醬汁來提味!

Q &A:你問我答!關於多利魚的常見疑問

Q:多利魚感覺沒什麼營養價值?

A: 這個誤會大了!雖然價格便宜,但 多利魚 仍然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!它也含有Omega-3脂肪酸(雖然含量不像深海魚如鮭魚那麼高)、維生素B群(如B12)、礦物質如磷、硒等。當然,它無法取代深海魚的營養密度,但作為日常補充蛋白質、變化餐桌菜色的選擇,絕對是健康又實惠的!

Q:冷凍多利魚片解凍後,摸起來有點滑滑黏黏的,是壞掉了嗎?

A: 不一定!魚肉解凍後表面會有一些蛋白質析出,摸起來有點滑滑的是正常現象。關鍵是看「味道」和「觸感」。如果有明顯的酸臭味、氨水味,或者肉質按下去軟爛沒有彈性,甚至有黏液牽絲,那絕對是壞了,千萬別吃!如果只是微滑,但沒有異味,肉質按下去還能回彈,徹底沖洗乾淨、擦乾水分後,通常還是可以烹調的。不放心就...丟掉吧,安全第一!

Q:家裡小朋友不愛吃魚,多利魚適合嗎?怎麼做他們才會愛吃?

A: 超級適合!就是因為它無刺、肉嫩無腥味,是很多挑食小孩也能接受的魚種!推薦做法:

  • 香煎魚柳條: 切成條狀,沾薄薄一層蛋液→裹麵包粉(或玉米片壓碎),用少油半煎炸至金黃酥脆。沾番茄醬或美乃滋,小孩超愛!
  • 魚肉蒸蛋: 蒸蛋快凝固前,放入切小塊的 多利魚片,再蒸熟。軟嫩的蒸蛋配軟嫩的魚肉,口感很搭。
  • 咖哩魚塊: 咖哩本身味道濃郁,加入 多利魚 塊一起煮,魚肉吸飽咖哩香,小朋友很難抗拒。
  • 魚肉漢堡排/丸子:多利魚 肉剁碎(或調理機打碎),混合一點蔬菜末、麵包粉、蛋,捏成小漢堡排或丸子,煎熟或烤熟。變個花樣成功率更高!

好啦,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關於 多利魚 的點點滴滴,都是我真金白銀買出來、真材實料煮出來的心得。希望這篇能讓你更了解冰箱裡那片白白的魚肉,也更有信心把它變成餐桌上的美味!下次去超市,別猶豫了,抓一包 多利魚 回家試試看吧!記得回來跟我分享你的成果喔!(煎失敗了也歡迎來訴苦,我們一起找出原因!)開飯去囉! 🍽️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