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目錄
當歸功效,從阿嬤的湯鍋說起
還記得有次冬天手腳冰冷得像冰塊,窩在沙發上動都不想動,我媽一看就說:「氣血不足啦!學學你阿嬤,燉鍋當歸鴨去。」心裡半信半疑,但喝下那碗熱騰騰、飄著當歸特有香氣的湯,身體真的從胃裡暖起來,手腳也慢慢回溫了。那是我第一次認真感受到「當歸功效」不只是傳說。中醫師朋友後來告訴我,當歸最厲害的就是「補血活血」和「調經止痛」。像我們女生每個月那幾天不舒服,或是產後調理,當歸常常是主角(當然要搭配其他藥材啦,不能亂吃)。男生別以為不關你們事喔,氣血迴圈好,精神體力自然好(我先生就被我抓來喝湯,現在比我還愛!)。這邊幫大家整理當歸最核心的幾個功效:
- 補血界扛霸子: 當歸能促進造血,改善貧血臉色蒼白、容易頭暈的狀況,讓你氣色紅潤回來。
- 幫血液做運動(活血): 讓血液迴圈更順暢,改善手腳冰冷、身體這裡痛那裡痛的毛病(特別是那種摸起來涼涼的痛)。
- 女生好朋友: 對月經不調、量少、經痛這些困擾,當歸是傳統調理的重要角色(溫馨提醒:經期量大時或剛開始不適合吃喔)。
- 腸道順暢推手: 當歸油脂能潤腸,適合腸燥、容易便秘的人(特別是老人家或產後)。
- 面板也顧到: 氣血足了,迴圈好了,面板自然比較有光澤、潤澤感(內調比狂擦保養品更根本啦!)。
當歸功效的關鍵:營養價值大解密
當歸功效這麼好,到底裡面藏了什麼寶貝?這就得拆解它的營養價值了。說真的,我以前只知道它很「補」,深入研究後才發現這褐色根莖裡,蘊含了豐富的活性成分,這些正是發揮當歸功效的基礎。來看看當歸裡有哪些關鍵好料:
- 揮發油: 就是當歸那股獨特濃鬱香氣的來源!藁本內酯(Ligustilide)是主角之一,這傢伙本事可不小,它能幫助我們放鬆平滑肌(所以能緩解經痛、腸胃痙攣),還能促進血液迴圈(活血)、對抗發炎、抵抗氧化傷害(抗氧化)。開啟藥包聞到那味道,就知道它在了。

- 有機酸: 像阿魏酸(Ferulic acid),這個名字你可能在美白保養品成分上看過?沒錯!它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,能保護細胞、對抗自由基,對心血管也有益處。當歸裡的阿魏酸當然也能幫上忙。
- 維生素與礦物質: 當歸也含有一些維生素(如B12,對造血很重要)和礦物質(鐵、鉀、鈣、鎂等),這些都是維持身體基本運作、支援「當歸功效」如補血不可或缺的元素(雖然量比不上專門補充劑,但天然食物來源的吸收利用通常更好)。
- 維生素B群: 當歸含有維生素B12,它對造血相當重要,如果缺乏也可能導致貧血。
- 礦物質: 一些鐵質(補血關鍵)、鉀、鈣、鎂等礦物質也能在當歸中被發現,這些礦物質對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都不可或缺。
當歸營養成分功效表
| 主要營養成分 | 扮演的角色 | 貢獻的核心當歸功效 |
|---|---|---|
| 揮發油(藁本內酯等) | 香氣來源、放鬆平滑肌、促進血液迴圈、抗發炎、抗氧化 | 活血化瘀、調經止痛、促進腸道蠕動 |
| 有機酸(阿魏酸等) | 強大的抗氧化力、保護心血管、保護細胞 | 抗氧化延緩衰老、保護心血管(間接支援迴圈) |
| 維生素B12 | 參與紅血球生成,是造血過程的關鍵因子之一 | 補血、改善貧血相關症狀(頭暈、蒼白) |
| 礦物質(鐵、鉀、鈣、鎂等) | 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原料;鉀、鈣、鎂參與神經傳導、肌肉收縮與放鬆、維持電解質平衡 | 補血(鐵)、支援整體生理機能,緩解肌肉緊繃(鈣、鎂) |
當歸功效雖好,但這些人請先等等!禁忌必看
當歸功效這麼多,是不是人人都能放心大吃特吃?錯!大錯特錯! 我剛學料理時,就曾經好心辦壞事。有次朋友感冒喉嚨痛還咳嗽,我想說弄點當歸雞湯給她補補身子,結果她喝完沒多久就跟我說喉嚨更痛、身體更燥熱... 那次我才深刻體會到「補錯比不補更糟」的道理(被中醫師朋友唸了好久)。當歸性味是「甘、辛,溫」,簡單說就是偏溫熱的性質。所以,以下這些人,在享受當歸功效前,真的要特別注意,最好先諮詢中醫師:
- 體質偏熱、火氣大的人: 如果你平常就容易嘴破、口乾舌燥、長痘痘(特別是紅腫大顆那種)、便秘(大便乾硬)、怕熱、臉色容易潮紅、甚至晚上睡覺會盜汗... 這時候再吃溫熱的當歸,無疑是火上澆油!症狀只會更嚴重。我有個朋友就是典型「熱底」,她只要喝到一點當歸湯,隔天保證冒大痘,屢試不爽。
- 感冒發燒、身體發炎中: 不管是風熱感冒(喉嚨腫痛、黃鼻涕、發燒)或風寒感冒剛要化熱時,都不適合吃補。當歸的溫熱性質會把病邪(像發炎反應)「關」在體內,讓感冒更難好,甚至加重發炎。切記!感冒時要清淡飲食。
- 肚子脹脹、消化不好時: 當歸味道濃鬱,油脂也較多,如果你的脾胃功能正虛弱(就是消化能力差),吃了容易覺得更脹、更不舒服,甚至拉肚子。這時候應該先調理脾胃,等胃口恢復了再考慮進補。
- 月經量爆多的女生: 當歸能活血化瘀是好事,但如果你本身月經量就很多、或者月經剛來頭幾天量大的時候吃,可能會讓出血更多、更難停止。通常建議月經結束後一週再開始吃當歸調理比較適合。 我有次不小心在經期第二天喝了當歸湯... 嗯,後果很慘烈,血量大增,嚇死自己。
- 腹瀉中的人: 當歸雖然對「腸燥」便秘有效,但如果是急性腹瀉(拉肚子),當歸的潤腸作用反而會加重症狀,讓你的腸子更「滑」,拉得更厲害。這時絕對要避免。
- 懷孕中的準媽媽: 這點特別重要!懷孕期間,特別是懷孕初期,絕對不能自行服用當歸! 當歸活血化瘀的作用較強,可能有引發子宮收縮的風險。任何中藥進補,孕期都必須由合格中醫師評估指導,千萬別自己亂來!我表姊懷孕時就是超想吃當歸鴨,但硬是被醫師阻止,忍到坐月子才吃。
總結一下禁忌重點:熱、火、發炎、出血(量大時)、腸胃弱、腹瀉、孕期(未諮詢醫師),遇到這些狀況,請暫時跟當歸說拜拜!搞不清楚自己體質?最保險就是先問問中醫師,別像我一樣鬧笑話還害朋友不舒服。
正確吃法大公開!讓當歸功效發揮到極致
知道當歸功效厲害,也瞭解哪些狀況不能碰,那到底該怎麼吃才能真正享受它的好處呢?經過幾次失敗(還有一次差點把湯煮成苦藥水),我總算摸出一些心得,當歸要好吃又有效,關鍵在於配伍(搭配)、份量、烹煮時間!
1. 單打獨鬥不如團隊合作:當歸的好夥伴
當歸很少單獨使用(除非是專業藥方),搭配其他食材或藥材,才能相輔相成,效果更好,也更容易入口:
- 經典組合:當歸 + 川芎 + 白芍 + 熟地 -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「四物湯」基底!補血養血、調經的主力軍。我每個月結束後固定會燉一鍋四物雞,當歸功效在川芎的活血行氣、白芍的養血柔肝、熟地的滋陰補血搭配下,更能發揮。如果怕燥,可以請中藥行把熟地換成生地,或加一點點麥冬。
- 溫暖組合:當歸 + 黃耆 + 桂枝/生薑 + 紅棗/枸杞 - 這組合超適合我這種怕冷一族!黃耆補氣,當歸補血(氣血雙補),桂枝或生薑驅寒暖身,紅棗枸杞增添甜味和營養。冬天手腳冰冷的下午,煮一壺當歸黃耆枸杞茶喝,全身都暖起來。
- 潤腸組合:當歸 + 火麻仁/柏子仁 + 杏仁 - 適合腸燥便秘(尤其是老人家或產後)。當歸本身潤腸,加上這些富含油脂的種仁類,效果更溫和。
- 美味組合:當歸 + 雞/鴨/羊肉 + 米酒/料理酒 - 這是最家常的吃法!當歸的香氣能去除肉類的腥味,肉類的蛋白質和油脂則讓當歸的脂溶性營養更好吸收,加點酒則能引藥力走竄全身(酒量不好或完全不吃酒的人,可以在煮滾後開蓋煮久一點讓酒精揮發)。
2. 份量是關鍵:寧少勿多!
新手最大錯誤就是「越多越好」!當歸味道濃烈,放太多湯會變苦,藥性也會太強,反而容易上火。阿嬤教的「一手抓」原則很實用:
- 燉湯(4-6人份): 通常用3-5片當歸片就夠了(約大拇指長度的一片算一片)。第一次煮怕味道重,可以從3片開始。
- 泡茶/煮茶飲: 1-2片足矣。像我會丟1片當歸、3-4片黃耆、一小把枸杞和2顆紅棗去籽,用1000cc的水煮滾後轉小火15分鐘,味道剛剛好,不會苦澀又能享受當歸功效。
- 藥膳食補(如四物湯): 按中醫師處方或藥包指示比例。一般市售四物藥膳包裡的當歸份量都是調配好的,方便安全。
3. 烹煮時間:不是越久越補!
當歸的揮發油是重要成分,煮太久反而容易揮發掉,香氣和部分功效會減弱:
- 燉肉湯: 最好在湯品煮滾、肉類半熟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再放入當歸片。這樣當歸的香氣和有效成分能融入湯中,又不會煮到味道變苦、藥渣感很重。全程小火慢燉約1-1.5小時(包含當歸加入後的時間)就差不多。
- 煮茶飲: 藥材(當歸、黃耆等)冷水下鍋,大火煮滾後轉小火,蓋上蓋子煮10-15分鐘即可關火悶一下。煮太久茶湯會變濁,味道也過頭。
- 當歸粉(較少用於家常): 如果是磨成粉(通常入藥或做藥丸),燉煮時間可以更短,甚至最後加入拌勻即可(但味道較濃烈)。
4. 選對當歸部位:歸頭?歸身?歸尾?
傳統中藥使用上,當歸不同部位功效略有偏重:
- 歸頭: 補血止血為主。
- 歸身: 補血養血為主(最常用)。
- 歸尾: 活血破瘀為主(力道較強)。
不過,我們一般家庭買到的當歸片或當歸藥包,大多是整支切片混合使用的,不需特別區分。只要選擇乾燥、質地緊實、香氣濃鬱自然(沒有酸敗或黴味)、切片厚度適中的就好。我習慣去信任的中藥行買,老闆會幫我挑品質好的。
5. 入口的舒適度:去腥增香的秘訣
有些人覺得當歸有一股特殊的「藥味」。幾個小技巧可以讓湯品更順口:
- 必加米酒/料理酒: 去腥提香效果一流,也能促進藥力迴圈(酒精過敏者免加或煮沸蒸發酒精)。
- 搭配甘甜食材: 紅棗(去籽不易上火)、枸杞、桂圓乾(龍眼乾)都是好選擇,天然的甜味能中和當歸的微苦。
- 善用生薑: 幾片老薑拍扁一起煮,能去腥、平衡藥性、增添風味。
6. 什麼時候吃最好?
- 進補時機: 通常建議在白天食用(尤其早上或中午),避免晚上吃太補影響睡眠(尤其容易失眠或體質偏熱的人)。
- 季節: 秋冬寒冷季節是最佳的進補時節,符合「秋冬養陰」的原則。夏天除非是虛寒體質在醫師指導下,否則一般人不建議吃溫補的當歸湯(容易上火)。

我的當歸暖心食譜分享
最後當然要來點實際的!分享我最常煮、失敗率超低的「懶人當歸枸杞雞湯」給大家:
做法:
- 雞肉塊先汆燙去血水雜質,洗淨備用。
- 紅棗洗淨用刀子劃開或去籽(比較不燥)。枸杞、當歸片、黃耆片稍微沖洗(不要洗太久,避免沖掉有效成分)。
- 鍋中放入雞肉塊、老薑片、黃耆片、紅棗,加入足量的水(蓋過食材再多一點)。
- 大火煮滾後,記得撇掉浮沫(湯會清澈)。
- 轉小火,蓋上鍋蓋慢燉約40分鐘。
- 開啟鍋蓋,加入當歸片、枸杞和半杯米酒。 繼續蓋上鍋蓋,用最小火再燉30分鐘。
- 時間到,試試雞肉軟了沒(喜歡更軟爛就多燉10-15分鐘),最後用一點點鹽調味即可(當歸湯本身有甘甜味,鹽只是提鮮,千萬別加太多蓋過本味)。
這樣做出來的湯,顏色清澈帶點金黃(來自黃耆和枸杞),當歸的香氣恰到好處,不會過於濃嗆,湯頭甘甜溫潤,雞肉也軟嫩入味。寒冷的晚上喝上一碗,真的是幸福感滿滿!記住,享受當歸功效的關鍵在於「適當」與「持續」,偶爾燉一鍋,好好品味這來自土地的溫暖滋養吧!
Q & A:關於當歸功效的常見疑問
Q1:當歸可以天天吃嗎?
A1: 不建議一般人天天吃當歸! 當歸是補養藥材,性質偏溫,除非是身體真的很虛寒、氣血嚴重不足,並在中醫師的明確建議和處方下,才可能短期內需要較頻繁地服用。對於大多數只是想保健的人來說,每週1-2次,像煮湯、泡茶這樣適量攝取就足夠了(例如月經結束後燉個一次當歸雞湯)。天天吃很容易補過頭,反而出現口乾舌燥、長痘痘、便秘等上火症狀。我自己也是覺得身體有點虛寒感(手腳特別冰)的那陣子才會燉來喝,平常不會當水喝。
Q2:聽說當歸會讓面板變黑?是真的嗎?
A2: 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,是誤傳! 當歸富含鐵質和有助於血液迴圈的成分(活血),理論上能讓氣色更紅潤,面板更有光澤。中醫講氣血充足,面板自然透亮。現代研究也發現當歸中的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能力,可能有助於減少自由基傷害(自由基過多被認為與面板老化暗沉有關)。所以,正確適量地攝取當歸,不僅不會變黑,反而可能讓膚況更好、氣色更佳! 我喝了這麼多年當歸湯,身邊朋友還常問我用什麼保養品面板這麼亮(當然作息飲食也要正常啦)。
Q3:市面上有當歸萃取液或當歸膠囊,效果比煮湯好嗎?
A3: 濃縮萃取產品的效果「可能」較強(看濃度),但並非絕對較好,且風險較高。 當歸萃取物或膠囊通常是針對特定保健訴求(如調節生理機能、補血)而濃縮其活性成分製作而成,劑量固定且可能較高。但這也意味著:
- 風險: 更容易不小心攝取過量,導致上火或不適(特別是不知道自己體質適不適合的人)。
- 吸收差異: 天然食物(如藥膳湯)的形式,裡面的營養素(如油脂、礦物質)比較完整,搭配其他食材(如肉類)一起烹調,人體吸收利用度可能更均衡、更溫和。
- 藥性考量: 中藥講究「君臣佐使」配伍,單一成分高劑量,未必能達到複方藥膳調和全身的作用。
我的建議是:一般保健,優先選擇「天然食材」的形式(如燉湯、泡茶),溫和又享受美味。 如果你有特殊的身體狀況(如嚴重貧血、經期困擾),想使用高劑量當歸萃取產品,務必先諮詢合格的中醫師或西醫師,瞭解自身狀況是否適合、需要多少劑量,並選擇信譽良好、有檢驗報告的品牌產品。隨意自行購買服用濃縮品,風險反而更高。我就比較偏愛自己燉湯,能控制份量又能搭配喜歡的食材,安心又滿足。